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导读: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首次写入,2025年进一步强调),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确立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首次写入,2025年进一步强调),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列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一政策定位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低空经济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低空经济的战略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上,更在于其对多个产业的拉动作用。它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发、物流、文旅、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安全与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
与2024年相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这一表述变化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低空经济领域安全监管的高度重视,也明确了低空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导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将加大对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安全、产业协同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低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健和可持续。

政策导向的三大变化
从规划到落地:基建加速推进
2024年被视为低空经济的“规划年”,而2025年则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的落地。政府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启动了空域规划工作,重点推进通导监设备(如雷达、导航系统)、起降点网络等“硬基建”建设。例如,深圳计划到2026年前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浙江则规划新增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这些举措将极大地促进低空经济的落地和发展。

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
政策鼓励以“低空+”模式融合文旅、交通、物流等产业,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配送逐渐兴起,顺丰、京东等企业已经构建了“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物流网络,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在低空旅游方面,成都、深圳等城市试点“空中观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此外,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试点也在不断推进,有望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推动低空经济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在装备制造方面,政府将重点支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飞控系统国产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同时,推动低空智联网建设,融合5G-A、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空域的精细化管理。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低空经济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核心发展方向与挑战
四大产业环节协同发展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管理保障和应用服务四大产业环节的协同推进。在装备制造方面,eVTOL、无人机等核心机型将加速商业化进程;在基础设施方面,通导监设备、起降点网络等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管理保障方面,空域改革和安全监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应用服务方面,物流、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将实现规模化运营。通过四大产业环节的协同发展,低空经济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主要挑战与应对
尽管低空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瓶颈方面,eVTOL电池能量密度不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商业模式方面,多数企业仍依赖政府补贴,消费端需求尚未完全激活。政府应引导企业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激发市场活力。安全风险方面,飞行器事故防范、空域冲突管理等仍需完善。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确保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

区域发展格局与典型案例
区域发展格局
全国范围内,低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特色。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为核心,集聚了众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重点发展低空物流和城市交通等领域。长三角地区依托航空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推动低空智联网与工业巡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新疆及西部省份则利用空域广阔的优势,聚焦农林植保、边防巡检等场景的应用拓展。这些区域的发展格局为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典型案例
深圳: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先锋城市,计划到2026年前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并积极推进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研发和应用试点。同时,深圳还加强与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低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浙江:浙江规划新增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并推动低空经济在物流、文旅等领域的应用拓展。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浙江低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成都:成都试点“空中观光”项目,并结合空铁联运等模式打造文旅新业态。同时,成都还积极引进和培育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和项目,推动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
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