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法律背景: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并非孤立行动,而是我国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早在今年2月,《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就明确要求 “民用机场具备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依法配备必要的探测、反制设施。
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已对无人机管理作出详细规定,将民用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5个类别,并针对不同类别设置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其中轻型无人机在国内消费级市场中占比约90%。
三、飞行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1.飞行前的必备手续
在适飞空域内飞行,无人机所有者需要完成两个基本步骤:
实名登记
报送识别信息(微型无人机除外)
2.而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则需完成六个步骤:
实名注册登记
报送识别信息
投保责任保险
取得操控员执照
飞行活动申请
起飞确认
3.空域管理规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微型无人机适飞空域在真高50米以下
轻型、小型无人机适飞空域在真高120米以下
在这些范围内无需提交飞行活动申请。但在管制空域内飞行,仍需提前一日12时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
4.实名登记要求
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版权所有@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闽ICP备19023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