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导读:《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低空经济,又再一次被中共中央提及。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郑栅洁表示,《建议》对“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主要围绕产业、市场、区域3个方面。《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了4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这4个方面来把握。
郑栅洁(徐想 摄)
其中,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低空经济,又再一次被中共中央提及。
《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2023年至2025年,中共中央在不同阶段均提及发展低空经济,一起来看看。
以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起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随后的两年里完成了一次清晰的态度演进:从破题定调到全面布局。一系列高层决策与国家级文件接连出台,共同绘制出一幅激励与规范并重的低空经济发展蓝图,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开辟这一新经济增长极的坚定决心。
中央近年多次在重大会议中强调“低空经济”,反映出这一领域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方向,其背后折射出多重发展逻辑与现实需求:
一、战略定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低空经济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重构经济增长动能。中央将其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年)及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凸显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低空经济通过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与数字技术融合,催生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新业态,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元,预计2030年达2万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潜力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能力(如农业植保效率提升30%以上),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核心抓手。
二、产业升级:破解传统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低空经济的崛起回应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需求。一方面,传统通航产业长期受制于空域管制、技术落后等问题,2023年通用航空器数量仅为美国的1.5%,亟需通过无人机、电动化等技术实现“换道超车”。另一方面,低空经济产业链覆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等环节,可带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20余个领域协同发展,形成“技术-产业-市场”闭环。例如,深圳依托大疆等企业构建全球最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2023年产值达960亿元,验证了低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
三、治理体系:重构空域资源管理范式
中央的持续关注折射出空域管理改革的紧迫性。当前我国低空空域开放不足30%,审批流程复杂导致飞行器“飞不起来”。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等政策,中央正推动“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的空域使用机制,试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审批模式。例如,深圳建立全国首个低空智联网,实现飞行器实时监控与空域动态分配,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这种治理创新既是释放产业潜力的关键,也是平衡安全与发展的制度保障。
四、区域协调:培育新增长极的战略选择
低空经济的差异化布局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支点。东部地区(如广东、江苏)依托技术优势聚焦eVTOL研发与城市空中交通,西部地区(如四川、陕西)利用空域改革试点发展通航制造与应急物流,形成“东部引领-西部承接”的产业梯度。例如,四川作为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已形成无人机测试、智联网建设等创新成果,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增速达33.8%。这种布局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通过产业链协同(如广东无人机零部件供应全国60%需求)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五、国际竞争: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全球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50年超60万亿元,中美欧在eVTOL适航认证、低空智联网标准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央通过政策引导(如《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加速技术自主化,2023年我国无人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2%,峰飞航空等企业获全球首个吨级eVTOL适航证,标志着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政策支持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是争夺未来城市交通、物流等领域规则制定权的关键。
结语:系统性工程的深层逻辑
中央对低空经济的持续聚焦,本质上是将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区域协同、国际竞争等多维度战略进行整合的系统工程。其成功推进需突破空域管理、核心技术、基础设施等瓶颈,同时避免资本无序扩张与低端重复建设。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深化实施,低空经济有望从“政策驱动”转向“场景驱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领域。
(来源:引领低空经济)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
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