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为什么低空经济的未来在中国?——美欧日的困境与中国的崛起
发表人:caachr | 2025-11-15

导读:全球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政策执行力、市场规模与产业协同能力的竞争。中国凭借国家战略主导的顶层设计、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及基础设施快速落地优势,已形成不可替代的引领地位。


先说结论:全球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政策执行力、市场规模与产业协同能力的竞争。中国凭借国家战略主导的顶层设计、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及基础设施快速落地优势,已形成不可替代的引领地位。而美国受制于传统空域利益冲突,欧洲深陷审批与融资困局,日本受限于空域资源与基础设施短板,均难以复制中国的发展路径。

以下深入剖析:中国的四大核心优势与美欧日的结构性瓶颈

一、政策体系:中国“举国体制”vs美欧日的碎片化管理

(一)中国的顶层设计与快速落地

国家战略高度: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定位为“新增长引擎”,同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全国政策。

地方全域推进:30余省市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15个城市共建生态圈,计划2027年前建成20个标杆项目。

资金保障:专项债、政府基金定向投入低空基建,2024年《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实施方案》明确2024-2030年技术路线图。

(二)美欧日的政策困境

美国:军民航空域博弈

虽85%空域名义开放,但实际受军方限制区达20%,通用航空利益集团抵制商业化低空飞行挤占传统空域资源。

FAA管理侧重民航安全,eVTOL适航认证需通过23项独立测试,耗时3-5年,企业成本激增。

欧洲:审批冗长与融资断层

欧盟适航认证(EASA)需跨国协调,企业平均审批周期超2年。创业公司融资难,晚期风投(B轮后)缺口达70%,Volocopter等头部企业被迫向非欧盟资本出让股权。

日本:空域主权缺失

驻日美军控制横田空域(含东京周边),民航局需同时协调自卫队与美军,低空空域开放不足30%。

二、市场规模:中国爆发式增长 vs 美欧日需求碎片化

(一)中国的规模化场景与数据

市场规模:2023年达5059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5万亿元(全球2.3万亿vs中国1.5万亿),2035年或达3.5万亿元,增速全球第一(33.8%)。

image.png


图:2020-2025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应用场景:10大场景全面商业化——物流(美团无人机日配送20万单)、载人(亿航EH216-S获全球四证)、农业(大疆植保覆盖95%农田)、应急救援(国家网格化部署)。

硬件基础:2024年在册无人机217.7万架万架,占全球总量40%以上。

(二)美欧日的场景局限

美国:通航飞机存量领先(22万架),但主要用于私人飞行,物流无人机仅限郊区试点(亚马逊Prime Air进展迟缓)。

欧洲:高运营成本制约商业化(德国Volocopter载人航班单座成本超500欧元),公众接受度不足。

日本:山区占国土70%,基建薄弱(通用机场仅449个,为美国11%),难以支撑低空网络。

三、技术链与产业链:中国“全链条自主” vs 美欧日“单点突破”

(一)中国的技术整合与成本优势

在核心技术突破领域,我国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

电池技术方面,珠海冠宇、天津力神等企业已实现- 40℃超低温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无人机电池量产,采用固态电解质改性技术,在内蒙古极寒矿区、青藏高原测绘等场景完成万次飞行验证,续航能力较传统锂电池提升25%,解决了高寒地区设备续航衰减难题。

整机制造领域,大疆农业无人机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58%(Drone Industry Insights 数据),其T40系列植保无人机单机日作业面积突破600亩,技术参数和性价比远超美国Tremont、日本雅马哈等竞品;亿航智能eVTOL累计获得全球1100架订单,2023年在广州完成全球首个城市中心跨江商业飞行,技术成熟度领先欧美同行2-3年。

集群控制技术方面,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展示的九天无人机,具备强大的飞行性能,能够长时间执行任务,并配备多样化的任务舱,可释放蜂群无人机,被称作“无人航空母机”,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image.png


图:“九天”多功能无人机

在民用领域,深圳大漠大多次打破无人机集群控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2024年9月26日以10197架无人机成功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图:深圳大漠大无人机表演(资料图)

从产业链协同发展来看,我国构建了完整的无人机产业生态体系。

上游材料环节,中复神鹰、光威复材实现T1000级碳纤维国产化,抗拉强度较进口材料提升15%,成本降低40%;

中游制造环节,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形成eVTOL整机制造集群,年产能突破500架;

下游运营环节,顺丰无人机物流网络已覆盖西南山区200余个村落,2024 年累计完成12万架次物资运输,全链条国产化使我国无人机生产成本较欧美同类产品低30%-40%,性价比优势显著。

美欧日的技术割裂

美国:依赖军工技术转化(如通用原子无人机),但民用领域供应链分散,eVTOL电池依赖中日供应商。

欧洲:空客等巨头专注适航认证,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难以规模化。

日本:三菱重工等企业具备单机研发能力,但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50%(电机、导航系统依赖进口)。

四、空域管理:中国“动态开放” vs 美欧日“静态管制”

中国的改革弹性

分类改革:空域划为7类(A-G),试点城市如深圳2024年低空空域开放比例约60%,推行“分钟级”飞行审批,2025年法定目标要求达到75%。

image.png


图:中美欧空域政策比较,来源国海证券2024年6月专题报告

数字底座:深圳试点建成全球首个超大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全市域级低空智联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美欧日的制度刚性

美国:G类空域虽开放,但城市上空多划为B/C类管制区,eVTOL需逐次申请。

欧洲:U-Space系统强制无人机接入,但各国标准不统一(法国要求限高150米,德国为100米)。

日本:空域申请需经防卫省、国土交通省等5部门,平均耗时14天。

结语:低空经济的未来属于系统性创新者

低空经济是基础设施、政策、技术、市场的“四位一体”竞争。中国以国家意志整合资源,在市场规模、基建速度、产业链控制力上构建了护城河。而美欧日受限于制度惯性、利益藩篱或资源短板,难以实现“从单点技术到生态体系”的跨越。

也在不久的将来,当欧美仍在争论适航标准时,中国已让无人机配送成为日常;当日本纠结空域归属时,深圳的空中出租车正划过天际。

这场竞赛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低空经济的故事,终将由中国写下最磅礴的章节。


——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

人才库会员

仅 ¥120 / 年
立即加入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