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然而,如何将这一“万亿蓝海”从政策蓝图转化为产业实景,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国家层面政策加码
2024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明确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低空经济的重要性,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地方政策密集出台
全国近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专项政策。例如,广州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打造“天空之城”。
湖南、安徽等地成立低空经济集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探索低空经济示范应用。
核心技术创新
国产涡轴-16发动机即将装备AC352直升机,标志着航空动力系统的重大突破1。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快速发展,亿航智能的EH216-S成为全球首款获得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推动城市空中交通(UAM)落地。
应用场景拓展
物流配送:深圳、成都等地开通无人机配送航线,实现“5分钟送达”的物流效率。
应急救援:无人机在森林防火、医疗物资运输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文旅体验:广州、成都推出低空观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体验“空中之旅”。
安全挑战
低空经济面临“黑飞”监管难、城市复杂环境探测难等问题,亟需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张成伟建议,在合肥、深圳等地设立低空安全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可推广的样板。
监管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徐晋建议,在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试点低空飞行跨区域一体化管理,优化空域划设和审批流程。
低空目视航图的完善和无人机核心零部件编码体系的建立,将为低空经济提供精准导航和安全保障。
市场规模预测
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8%。
低空经济涵盖物流、文旅、农业、应急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的拓展将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区域协同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率先探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效应。
广州、深圳等城市通过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技术驱动与生态构建
低空经济将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享“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红利,降低研发成本。
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低空经济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发展。
政策与市场共振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技术瓶颈突破,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安全监管的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将从“试验田”走向“大市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区域协同的深化,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将加速落地,为民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