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2025 年全国两会再次聚焦低空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 “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作为万亿级 “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正从政策试点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五年,这片 “蓝天” 将如何书写新图景?
一、顶层设计:政策护航,构建 “国家一盘棋” 格局
2025 年被视为低空经济 “深化推进之年”。全国人大代表楼向平建议,加速出台《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 6 大 eVTOL 试点城市为核心,打造国家级低空经济试验区。通过 “政策协同 + 区域示范”,推动空域管理、基础设施、产业链布局的全域协调,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发展样本。
政策动向:
二、基建先行:织密 “四网”,打通 “起飞最后一公里”
低空经济要 “飞得稳”,基础设施是根基。
专家观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强调,需强化共享集约建设,利用现有通信基站资源,融合部署低空感知设施,降低基建成本。
三、技术破局:突破 “卡脖子”,培育产业 “双引擎”
当前,低空经济面临动力存储(如氢能源应用)、智能化管控两大技术瓶颈。
四、法规完善:筑牢 “安全翼”,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涉及军、民、商多领域,亟需健全法规体系。
五、市场展望:万亿蓝海,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 1.5 万亿元,2035 年有望达 3.5 万亿元。从物流配送、医疗急救到文旅观光,低空应用将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低空经济的 “起飞”,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城市治理、产业协同的全面升级。从政策引领到市场驱动,从基建 “硬支撑” 到法规 “软实力”,未来五年,这片 “新蓝海” 或将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法治、创新与开放的护航下,低空经济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