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导读:在空域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双重加持下,低空应用场景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已初步形成“低空经济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受到各级政府、行业和社会关注。
导读: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应用场景是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效培育和创新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在空域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双重加持下,低空应用场景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已初步形成“低空经济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受到各级政府、行业和社会关注。

2024年,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低空经济的指示精神,20余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协同推进,从行业到社会共同实践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至2024年8月底,在地方政府层面,面向低空经济出台的政策文件多达158部,其中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类文件93部,发展规划或地方条例类21部,扶持政策类44部。
构建低空应用场景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等会议,以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政策文件,均对低空经济提出了发展要求。特别是2024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应用场景是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效培育和创新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在空域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双重加持下,低空应用场景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已初步形成“低空经济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受到各级政府、行业和社会关注。
低空飞行服务是赋能百千行业发展的新型高效手段。据初步统计,我国低空飞行服务领域已覆盖20个大类行业,近300种细分应用场景,且仍在持续拓展中,对支撑我国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作用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744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226架,通用机场470个;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2024年1-11月份,传统通航飞行123万小时,近3年年均增速约12%,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同比增长15.3%。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借助其低成本、高效率、智能化的特点,正逐渐替代有人机成为更高效的生产服务工具,催生出大量应用场景,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两个领域率先实现全行业普及。并持续在诸如江河道巡查与补给、石油管网巡查、低空物流等众多新领域新业态拓展实践。
低空应用场景是产生牵引与辐射带动作用的根本要素。应用场景驱动的本质是需求驱动,重点反映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体系”的全过程发展中,即新技术支撑新产品,新产品带动新应用,新应用催生新体系。可从工具创新和应用创新两个维度来理解。工具创新体现在对农林植保、工业巡线、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固有应用场景中,以无人机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工具化”“替代化”发展为标志,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目标。应用创新更多强调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诸如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物流、个人娱乐消费等领域拓展,以推动低空经济普及化、大众化为方向。此外,国防建设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场景,正深刻改变传统的作战模式,这也是重要的场景创新内容。
因地制宜破解低空应用场景发展困境
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当前发展情况看,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思路过于雷同,应用场景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创新性不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首先是重制造,轻运营,在思路上欠缺调整。从近年来与地方政府的座谈交流情况看,一方面,地方政府大多按照发展传统通航的固有思路来认识和看待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可归纳为建一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招引制造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形成带动,最终形成产业链,落入了招商引资、引入生产线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由制造牵引发展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通过汇总整理各地发布的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政策举措,在支持研发制造和企业落户的金额远超应用场景培育。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各地对发展低空经济的认知不深,且缺少成熟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导致只能将成熟的产业发展套路搬到低空经济中。另外从发展成效上看,制造所带来的GDP增长、固定投资、纳税、就业等远超场景运营所带来的收益,是地方政府更为看重的现实需求。从管理成本上来看,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所需投入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更高,产生的结果相对于制造而言,回报率低、不可预测性较强,较低的“管理投入产出比”产生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
其次,复制易,原创难,在创新上欠缺深思。从各地发布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支持措施等文件看,在低空应用场景的培育内容和方法上“长相雷同”,基本围绕农林植保、巡线巡路巡江、警用安防、应急救援、低空旅游、无人机快递、航拍测绘等。实际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行业、企业或者潜在投资者都已意识到,场景的过于同质化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但又缺少新思路,场景的从“0”到“1”产出难。
在顶层设计方面,地方政府在场景上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不够,未从资源、区位、产业、需求等方面认真审视自身基础和优势,盲目的照搬照抄先发城市的模式,有些应用场景其实是“水土不服”的,从长期来看,或产生“南橘北枳”的情况。
在场景挖掘方面,地方政府将场景创新过于聚焦在诸如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未来场景上,忽略了与众多传统产业融合的场景挖掘,低空经济不缺场景,关键是缺少善于挖掘的方式方法。在自主创新方面,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龙头企业。低空场景创新可类比于企业发展战略路径选择,“贸工技”固然简单,但“技工贸”才是发展底气。一些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龙头企业所提供的场景,在场景创新上自主性不强,发展思路易被企业所左右。各地应鼓励和支持各类场景竞相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最后一点,供给强,需求弱,在结构上欠缺平衡。虽然有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加持,但是低空经济依然处于供给侧过热而需求侧不足的现状。传统通用航空器的销售流向过于集中在低空旅游和航空培训,无人机的销售流向大部分集中在航拍测绘、个人娱乐(这里不考虑支撑国防和军事领域的使用)。低空经济的发展是需求导向,也是场景导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群体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产能,加之政策导向性不足,导致出现结构性发展失衡。
当前的低空经济产业结构呈现“倒葫芦型”,制造端过大、场景端瘦小、服务保障端最弱。理想的产业结构应该是“正葫芦型”,制造端相对最弱,可最大程度开动产能和激发创新,应用端居中,有足够的体量去消化产品和服务,保障端最强,提供更多的大众化、个性化、数字化服务和相应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科学搭建总体框架有序推进低空应用场景落地
低空应用场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要将它放到整个低空经济体系内去思考,因此,地方政府首要任务是搭建好辖区内的低空经济发展总体框架。
发展低空经济就像是盖大型商场,遵循设计施工、内部装修、开门营业。比如“设计施工”,即给本地低空经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先谋后动,一以贯之,避免出现停工和烂尾。同时,安全管控能力、管理体制机制相当于水泥钢筋,营商环境建设相当于通水通电通气,是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底座。而“内部装修”这部分涉及到低空应用场景。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应用、一种场景,成熟一个装修一个,谁租店面谁装修,可以基于不同使用主体按需装修,可借鉴商场分层分类管理模式,将低空场景归类管理和构建,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再比如“开门营业”,政府要做好客户“引流”工作,培育好消费群体,做好宣传和服务,最终要把低空产品和服务向大众化发展,这才是支撑低空经济到万亿级体量的真正市场。
低空场景构建的“四步曲”,大致将地方政府培育低空场景的工作总结为四步。
第一步,想场景。不着急干,先想清楚要干什么。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各领域的企业(低空+非低空)共同研讨,充分挖掘潜在需求,找准场景的结合点、需求点和切入点。第二步,分析和解构场景。场景要逐一解构,鉴于低空经济发展涉及的管理和使用主体较多,需要将市场、空域、政策、技术和安全五大发展要素中逐一代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发展方向、重难点和所需借助的各方力量。第三步,设计、实施和优化场景。根据推进的难易情况,把场景设计成几个阶段,持续将场景相关方加入到推进场景建设中,在实施验证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第四步,推广场景。基于实施场景不断总结提炼,推动形成标准和规范,并形成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路径方法,将经验成果向全国推广。
超级场景是通过单一场景向场景集群过度,最终演变为超级场景的发展过程。
从当前各地发布的政策文件内容,以及政府、行业开展的征集场景创新的清单来看,关注的都是单一场景。在单一场景下,飞行范围多为划定的小区域,航空器类型、客户类型、作业类型、基础设施均较为单一,企业独占全部资源。上升到场景集群,各类单一场景从时间、空间维度上进行交叉融合,由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体量的激增,需要重新构建资源分配、平台建设、基础建设等逻辑体系。发展到诸如城市空中交通为典型代表的超级场景时,由各场景集群交叉融合,会出现万级、十万级架飞行器同时运行,飞行由量变到质变,应对低空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平台管理、管理规则等设计逻辑将迎来体系化变革。地方政府在发展应用场景时,要兼顾短期和长期思路,时刻考虑未来超级场景下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
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