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城投公司助力地方政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的战略路径与实践探索
发表人:caachr | 2025-11-13

导读:城投公司助力地方政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的战略路径与实践探索——经济转型与债务化解背景下的创新突围


城投公司助力地方政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的战略路径与实践探索

——经济转型与债务化解背景下的创新突围

一、现实背景:经济增速换挡与地方债务约束下的转型压力


(一)宏观经济环境与地方财政困局


  1. 经济增长动能切换

    • 2023年中国GDP增速5.2%,传统基建投资拉动效应递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国家统计局数据)。

    • 土地财政依赖度下降: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从2021年8.7万亿元降至2023年5.8万亿元,降幅达33%。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

    • 截至2023年末,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40.6万亿元,城投平台有息负债预估超60万亿元(财政部、Wind数据)。

    • 中央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明确要求“遏增化存”,传统城投“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


(二)低空经济的战略机遇窗口


  1. 产业爆发潜力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无人机企业超1.5万家,深圳、成都等地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工信部数据)。

    • 政策红利释放:国务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27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 经济拉动乘数效应

    • 每投入1元低空基础设施可带动3.5元相关产业投资(中国民航大学测算),涵盖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

    • 产业园区可创造土地增值(提升片区价值20%-40%)、就业拉动(每平方公里创造800-1200个岗位)等综合效益。


二、城投公司参与低空经济园区建设的核心优势与功能重构


(一)城投公司的独特价值定位


  1. 资源整合中枢功能

    • 土地资源:持有城市近郊工业用地、存量物业(旧厂房、物流园等),可改造为无人机试飞场、研发中心。

    • 政企纽带:深度理解地方产业规划,协调空域管理、行政审批等政策落地。

    • 资本运作:通过发债、产业基金等方式对接资本市场,解决重资产投资难题。


  2. 债务化解与资产盘活协同路径

    • 以经营性资产置换公益性债务:将低空园区标准化厂房、数据中心等纳入REITs基础资产池。

    • 现金流重塑:通过园区运营服务费、股权投资分红等收益覆盖存量债务利息。


(二)全周期参与模式设计


  1. 前期策划阶段

    • 联合民航局、科研院所编制《低空经济产业专项规划》,明确空域划设方案(如安徽“低空天路”三维航图)。

    • 采用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捆绑无人机生态监测项目获取政策性银行贷款。


  2. 建设实施阶段

    • 基建创新:建设“模块化”起降平台(单个成本降低40%)、5G+北斗智能塔台(深圳鲲鹏系统经验)。

    • 融资组合:30%资本金(地方财政+城投出资)+70%项目贷(国开行低空经济专项贷款)。


  3. 运营增值阶段

    • 设立混合所有制运营公司:城投持股51%保障控股权,引入顺丰、亿航等企业负责专业化运营。

    • 收益多元化:场地租赁(20元/㎡·月)、数据服务(空域动态信息收费)、股权投资(参股高成长科创企业)。


三、破解债务约束的六大创新实践路径


(一)存量资产证券化重组


  1. REITs融资模式

    • 选取已建成低空园区配套商业设施(如飞行培训中心、检测实验室)发行公募REITs,典型案例参考苏州工业园区REIT(募资34.9亿元)。

    • 现金流测算:成熟期项目年化收益率可达5%-7%,显著高于城投债平均利率。


(二)政策性资金杠杆运用


  1. 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结合

    • 将园区配套道路、电网等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2024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9万亿元)。

    • 创新“债贷组合”:专项债覆盖30%投资,剩余70%通过项目收益票据(PRN)融资。

(三)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


  1. 结构化基金设计

    • 设立百亿级低空经济母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基金(20%)+城投(30%)+社会资本(50%)”结构。

    • 投资策略:50%资金投向基础设施,30%参股关键技术企业,20%配置应用场景公司。

(四)碳金融工具创新


  1. 绿色债券融资

    • 发行碳中和债券支持电动垂直起降机场建设,参考成都城投2023年10亿元绿色中期票据(利率3.2%)。

    • 开发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电动无人机替代燃油车运输,单架年减排量可达200吨CO₂。

(五)土地复合开发增值


  1. TOD模式升级应用

    • 在起降点周边500米范围内规划商业综合体,土地溢价反哺园区建设(长沙案例显示地价提升25%)。

    • 容积率奖励:对配建低空应急救援站的企业,给予建筑面积10%-15%的奖励。

(六)轻资产运营转型


  1. 管理输出模式

    • 组建专业运营公司对外提供空域调度系统(如深圳鲲鹏系统)、无人机监管平台等技术服务。

    • 典型收益:四川省低空协同管理平台年服务费收入超8000万元。


四、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风险识别矩阵

image.png

(二)动态平衡机制设计

  1. 压力测试模型

    • 设定客流量下降20%、租金收缴率80%等极端情景,确保债务覆盖率(DSCR)不低于1.3倍。


  2. 弹性空间预留

    • 园区规划保留30%可扩展用地,根据产业趋势灵活调整功能分区(如增加eVTOL维修基地)。


五、标杆案例深度解析


(一)合肥建投:科创走廊模式


  1. 实施路径

    • 投资50亿元建设“巢湖低空经济示范区”,整合中科大、江淮汽车等资源,形成“研发-制造-测试”闭环。

    • 资本运作:发行15亿元科创票据,通过远期回购协议吸引华为入股数据中心。


  2. 成效评估

    • 入驻企业年均增长率62%,2023年税收贡献4.3亿元,带动周边土地价值上涨38%。

(二)珠海大横琴:跨境合作样板


  1. 创新实践

    • 联合澳门建设“琴澳低空物流走廊”,开发跨境空域管理协同系统,实现24小时通关。

    • 融资模式:获得亚投行2亿美元贷款,创新“项目收益权质押+信用保险”组合担保。


六、未来演进趋势与战略建议


(一)技术融合前瞻布局


  1. 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 搭建园区三维时空信息模型(CIM),集成无人机实时监控数据,实现空域资源动态优化配置。

(二)制度创新突破建议

  1. 试点特殊目的公司(SPV)

    • 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成立市场化低空经济投资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生态体系进阶方向

  1. 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

    • 联合头部企业制定无人机起降场建设标准(如亿航EH216-S适航认证经验输出),抢占行业话语权。


结 语


在防范债务风险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双重目标下,城投公司需以“产业运营商”取代传统“土地开发商”角色,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资产运营重构、生态体系赋能三大战略支点,将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此过程中,需建立“短期现金流平衡、中期资产增值、长期产业引领”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实现债务化解与动能转换的辩证统一。


——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

人才库会员

仅 ¥120 / 年
立即加入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