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导读:2025年是中国低空经济从“发展探索”到“试点运营”的关键节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将直接决定了万亿级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后,2025年进一步明确其作为“新增长引擎”的战略地位,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值或达3-5万亿元。全国30个省(区、市)将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政策重心从顶层设计转向“交答卷”式的市场驱动阶段。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低空经济表述为:明确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低空经济表述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025年是中国低空经济从“发展探索”到“试点运营”的关键节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将直接决定了万亿级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01、低空经济基建重点方向
1.低空起降场地网络建设
通用机场与起降点布局:2025年各省份将加速建设通用机场、市内起降平台及无人机起降场,形成多层级基础设施网络。例如,内蒙古计划推动科右前旗等通用机场开工,并筹建低空经济研究院;北京市则提出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先导区。
水上机场与特殊场景适配:海南、江苏等地探索水上通用机场和旅游起降点建设,支持“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融合场景。
2.低空智联网与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网联体系构建:重点推进5GA通信、北斗导航、雷达监视等技术应用,搭建低空飞行实时监测与路径规划平台。例如,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已上线空域申请和航线规划功能;中科星图发布的“星图低空云”整合卫星数据与算力,提升低空服务效率。
数据与服务支撑:通过人工智能优化飞行调度,如长春市推出低空行业大模型“紫东长空”,提升空域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3.低空通导监设施完善
通信与导航技术升级:5GA基站部署加速(如中国联通)、高精度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支撑无人机和eVTOL的高密度飞行需求。
安全监控体系:综合运用雷达、光电、ADSB等技术构建低空感知网,例如天津北辰低空空域信息网系统工程投入超1亿元。
4.区域协同与生态圈构建
跨区域协同发展:江苏省提出与周边城市共建资源共享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内蒙古计划打造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和赤通锡应用集聚区,推动区域协同。
02、资金政策支持分析
1.政府专项债与投资基金
国家通过专项债支持低空基建项目,例如湖北省荆州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基建项目预算达8.8亿元,深圳低空智能融合项目一期投入5.18亿元。
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基金,如黑龙江省筹设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2.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海南省对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提供产业补贴;多地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供应优惠吸引企业投资,例如杨正权建议通过财政补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公私合营(PPP)模式推广
地方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推进项目,如深圳市低空智能融合基建项目采用政企共建模式,加速资金落地。
4.政策导向的产业扶持
国家低空经济司成立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试点城市(如6个UAM试点)获得专项支持;多地明确千亿级产业规模目标(广东、江西等),通过政策倾斜引导资本流向。
03、挑战与未来趋势
挑战:空域管理改革仍需深化,飞行审批流程简化尚未全面落地;安全隐患(如无人机碰撞风险)和技术成熟度(如电池续航)需进一步突破。
趋势: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技术驱动下,eVTOL量产(如峰飞航空1.57亿元订单)和低空物流(如亿航合肥基地)将成为增长核心。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2025年低空经济基建以“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为核心,资金政策通过多维度组合拳推动行业加速落地,但需平衡安全与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
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