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城投退平台,员工何去何从?低空经济公司是新出路吗?
发表人:caachr | 2025-11-13

导读:对于城投员工,当曾经的“铁饭碗”逐渐失去光泽,员工们面临着技能重新构建、岗位调整,甚至是裁员的风险。此刻,是坚守原有岗位,还是突出重围寻找新机遇?新兴的低空经济子公司,到底是处在风口上的“黄金赛道”……


    2024年,被称为“城投退平台元年”,2025年将有越来越多城投公司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彻底与地方财政信用“脱钩”。在这场规模浩大的转型背后,是政策对隐性债务的严厉清退,也是城投公司谋求市场化生存的急切需求。


    对于城投员工,当曾经的“铁饭碗”逐渐失去光泽,员工们面临着技能重新构建、岗位调整,甚至是裁员的风险。此刻,是坚守原有岗位,还是突出重围寻找新机遇?新兴的低空经济子公司,到底是处在风口上的“黄金赛道”,还是转型泡沫掩盖下的“隐形雷区”呢?

   一、城投退平台的生存挑战

   1.政策重压与债务清零

   2023年,中央“一揽子化债方案”一经出台,城投公司便被要求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其中,核心的退出条件有“隐性债务清零”以及“2/3债权人同意”。拿江苏来说,2023年有超200家城投公司成功退出平台,这些公司里75%是区县级的空壳企业,它们通过债务转移、直接撤销或者合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了“轻装上阵”。

   2.转型路径各有不同

  市场化运营:像山东、重庆等地的城投公司,纷纷转向砂石料、租赁住房等业务领域。然而,在这些领域中,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空间却十分有限,痛点极为明显。

   布局新兴赛道:低空经济成为当下热门方向,13个省市中超过25家城投公司成立了子公司,北京、河南等地更是设立了千亿级别的产业基金。


   3.现实困境突出

    大多数城投公司面临着“三无”难题,即无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无具备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专家不禁感慨:“退平台容易,真正实现转型太难了!”

   二、员工冲击:“体制内”迈向“市场人”

   1.职业稳定性降低

   裁员风险:江西某城投公司因为控股公司退市,导致岗位大量流失,部分区县的空壳企业甚至直接被撤销。

   考核转变:考核标准从“完成政府任务”转变为“盈利导向”,末位淘汰机制也逐步被引入。

   2.技能重构刻不容缓

   技术岗位:新兴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传统的基建人才必须快速学习新知识,补充技能短板。

   管理岗位:市场化融资、项目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以往在政府资源协调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

   3.薪酬体系出现分化

   股权激励、绩效奖金等市场化机制开始出现,但员工收入的波动性也随之增大。例如深圳罗湖投控等企业,凭借AAA信用评级吸引了大量资本,然而员工也需要承受更高的业绩压力。

   三、低空经济子公司怎么样?

   1.政策利好与赛道潜力

   预计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3万亿,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正加速变为现实。30个省市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技术难题与运营挑战

   盈利困难:民营巨头(如大疆)早已占据市场优势,城投子公司大多聚焦于基建领域,后期运营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

  政策不确定性:空域管理细则尚未完善。

   四、员工选择参考

   1. 公司战略:优先考虑公司重点支持项目。

   2. 资源匹配:自身技术资源能力,与低空经济公司业务是否匹配。

   3. 行业分析: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市场需求。

   城投退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员工而言,这既是职业危机的警示信号,也是重塑自身竞争力的良好契机。低空经济虽然充满发展潜力,但必须警惕“伪转型”的陷阱。如果子公司仅仅依赖政府资金支持,而自身缺乏造血能力,或许会跨界失败。

   当然,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化,真正的人生赢家,是那些既能积极拥抱变化,又能深入钻研核心能力的人。


——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

人才库会员

仅 ¥120 / 年
立即加入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