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导读:为保证飞行安全与续航效率,eVTOL需采用轻质高强度的创新材料,通过材料创新能够显著减轻整机重量。围绕eVTOL产业中应用最广的十大关键材料类型,分别介绍性能特点、应用场景、代表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核心装备,设计飞行高度一般在3000米以下,与传统直升机相比具有低碳环保、低噪声、无需跑道等优势。为保证飞行安全与续航效率,eVTOL需采用轻质高强度的创新材料,通过材料创新能够显著减轻整机重量。围绕eVTOL产业中应用最广的十大关键材料类型,分别介绍性能特点、应用场景、代表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1.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属于纤维增强塑料(FRP)类。碳纤维含碳量通常超过90%,与环氧等树脂基体结合,可制成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材具有极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典型高强碳纤维的比强度可达到2000–6000 MPa·cm³/g,杨氏模量可达200–600 GPa。这种材料密度低(约1.6 g/cm³),在相同重量下拉伸强度和模量可分别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数倍。据报道,高性能碳纤维的比强度可达2450 MPa/(g/cm³)、比模量230 GPa/(g/cm³),分别约为航空铝合金的5倍。
应用场景:
CFRP是eVTOL结构件的核心材料,主要用于机身、旋翼(桨叶)、机翼和起落架等承力部件。众多eVTOL和无人机采用CFRP一体成型机身和桨叶。碳纤维复材约占无人机机体结构的60%–80%,应用可使机身重量大幅减轻,有助于增加载荷和续航。
应用案例:
典型案例包括全球鹰无人机、国产LN60F测试机、小鹏旅航者X2(桨叶)、万丰DA50RG无人机以及峰飞V400等机型,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国际上,Joby Aviation、Volocopter等公司也均选用日本东丽、韩国Hyosung等厂商提供的航空级碳纤维材料。国内龙头企业中复神鹰、光威复材等均在为多家eVTOL研发单位提供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和成品。
目前局限性:
CFRP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是制约因素。目前工业化生产效率和标准体系仍待完善。未来趋势包括开发更高强度(T1100级)、高模量(M55级)碳纤维、优化自动铺层与固化工艺,以及回收利用技术。
市场预估:
研究预测到2030年eVTOL对碳纤维的需求将显著增长(2030年碳纤维复材需求约11748吨,为2024年的20倍,碳纤维占比约90%)。
总体看,随着eVTOL产业化推进,碳纤维复材将成为最关键的轻量化材料之一。
2.芳纶(Kevlar)
复合材料
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见如Kevlar®芳纶纤维,与蜂窝纸芯或环氧树脂基体结合,形成高刚度蜂窝复合结构。芳纶纤维属于芳香族聚酰胺,强度高、阻燃性好。
芳纶纤维密度较低(约1.44 g/cm³),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性。典型Kevlar-49纤维的拉伸强度约2.7–3.6 GPa,杨氏模量约70–112 GPa。芳纶材料对化学腐蚀和燃烧不敏感,耐高温性优于普通有机纤维。
应用场景:
芳纶材料常用于制造蜂窝芯材和结构加强件。在eVTOL中,芳纶蜂窝芯板可用于地板、舱壁、座椅骨架、旋翼叶片芯材等部位,以减轻重量并提高弯曲刚度和稳定性。优异的阻燃性和吸振降噪特征,也常用于机舱内部装饰与隔断。预计每架eVTOL所需芳纶蜂窝材料约40–60千克。
应用案例:
国际民航领域早已成熟使用芳纶蜂窝芯材,波音787飞机客舱地板和行李架、空客A380地板均大量应用芳纶蜂窝。在无人机和eVTOL领域,国内企业民士达等已向航空复合材料厂商供应芳纶纸,用于生产蜂窝芯材。例如,专家测算X2等小型eVTOL对芳纶蜂窝的需求每架达数十千克。
目前局限性:
芳纶蜂窝制造成本较高,易吸湿,长期高湿环境下需关注尺寸稳定性。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开发耐高温更优异的芳纶变型材料、提高量产工艺成熟度,以及结合纳米材料(如导热填料)提升导热性。随着碳纤维复材的普及和法规要求,航空用芳纶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

图片来源:光明网 《兵器知识》杂志社
3.铝合金
(含铝锂合金)
轻质铝合金,传统为2xxx(Al-Cu系)、7xxx(Al-Zn系)等系列;新兴铝锂合金(Al-Li系)为航空领域开发的轻量化材料。铝锂合金中每添加1% Li,合金密度可降低约3%、弹性模量提高约6%。
铝合金密度约2.7 g/cm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随合金牌号不同而异。高强度铝锂合金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远高于常规铝合金,同等截面下可承受更大载荷。据报道,采用铝锂合金代替2xxx/7xxx系列铝合金可使结构质量减轻10%–20%,刚度提高15%–20%。典型航空级铝锂合金(AA2195、Al-Li S4等)抗拉强度可超过500 MPa,而密度可降低至约2.6–2.7 g/cm³。
应用场景:
铝合金是eVTOL机体结构和部件的常用金属,比如蒙皮、翼梁、框架、紧固件等处。相比碳纤维复材,铝合金易加工、成本更低且回收性好,因此在承受载荷不那么极端的部位仍广泛使用。铝锂合金因其更佳的轻质化性能,也正被考虑用于机翼或机身高要求结构,以进一步减轻重量。
应用案例:
国内外传统直升机和无人机结构均采用铝合金。典型如军工直升机、民航客机均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机体。eVTOL领域,初期设计中例如XPeng的方案即采用铝合金框架与蒙皮。分析指出,eVTOL机体“通常需要使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钛合金等”。国内宝钛股份等企业提供航空级铝合金材料,并与民用飞行器项目合作。
目前局限性:
铝锂合金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仍较高,并且耐腐蚀和焊接性需进一步优化。未来趋势包括开发新型铝锂合金成分,改进热处理工艺以提高塑性和韧性。为了配合碳纤维等新材料的使用,铝合金结构设计将更强调混合材料协同。整体而言,铝合金将继续在eVTOL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降低结构成本和提高可维护性方面具有优势。

钛合金在发动机叶片上的应用 图片: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4.钛合金
钛合金(Ti-6Al-4V、Ti-6Al-2Sn-4Zr-6Mo等),属于轻质高强金属材料。钛本身具有高强度、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钛合金密度约4.4–4.5 g/cm³,仅为钢的60%左右,却具有接近或超过一般高强钢的强度(抗拉强度可达900–1000 MPa)。杨氏模量约110 GPa。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生物兼容性,热膨胀系数低。
应用场景:
钛合金主要用于要求结构安全性极高的连接件和紧固件,以及高温耐受部件。在eVTOL中,钛合金可用于机身紧固件、转轴、起落架部件、电机壳体等。由于飞行器对连接可靠性的要求很高,传统汽车用钢紧固件往往由钛合金替代。此外,钛合金也可用于高转速叶片或电子散热结构。
应用案例:
国际上许多飞行器结构紧固件和发动机部件使用钛合金。eVTOL领域,国内小鹏汇天项目中,就采用了钛合金3D打印部件。上市公司宝钛股份、西部材料、东方钽业等均生产航空级钛合金产品,并与飞行汽车项目合作。
目前局限性:
钛合金成本高(原料和加工均贵重),加工难度大(切削、焊接)。未来技术方向包括增材制造(3D打印)等新工艺,以降低加工成本并提高零件复杂度。研究更高性能钛合金(含稀土元素的Ti-Al合金)和表面处理技术(钛陶瓷涂层)将是发展重点。总体来看,钛合金因其优异的强度重量比,将在eVTOL中作为钢的重要替代材料。

5.镁合金
镁合金(AZ系列、AM系列等),是最轻的结构金属之一,通常与铝、锌、锰等元素合金化制得。镁的密度约1.74 g/cm³,比铝合金轻约35%。
镁合金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拉强度常在200–350 MPa范围,杨氏模量约45 GPa。虽然镁合金易燃并要求严格合金设计来抑制燃烧,但其低密度使其成为减轻重量的候选材料。
应用场景:
在eVTOL中,镁合金可用于不承受极高负荷但需要极端轻量化的部件,座椅支架、内部结构件或罩壳。行业分析推测每辆飞行汽车所需镁合金约10 kg。
应用案例:
汽车领域常用镁合金轻量化车身内饰部件。飞行汽车项目方面,上市公司星源卓镁致力于镁合金压铸件技术,并已开始参与小鹏汇天等eVTOL项目的技术论证。此外,有报道指出飞行汽车紧固件可部分采用镁合金(替代钢),以减少结构重量。

图片:星源卓镁
目前局限性:
镁合金易燃且耐蚀性较差,这是在航空领域推广的主要障碍。未来趋势包括开发高阻燃镁合金和先进表面涂层技术,以及提高合金成形工艺(如镁合金超塑成形)以降低制造成本和风险。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复合材料结合使用,镁合金在eVTOL中作为辅助轻量化材料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图片来源:鹏孚隆
6.PEEK(聚醚醚酮)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性能工程热塑性塑料,具有苯环和醚键结构。属于耐高温、高强度的半结晶聚合物。
PEEK密度约1.31 g/cm³,耐热性好,可长期在约250℃以下工作。拉伸强度约90–100 MPa,杨氏模量约3–4GPa。与普通环氧树脂相比,PEEK具有更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
应用场景:
在eVTOL中,PEEK可用于制造要求高温阻燃和高强度的部件。如无人机桨叶芯材或部件、高压连接器绝缘体、电子系统支架等。高韧性和耐环境性适合用于高冲击和高温环境。
应用案例:
高性能无人机和航天部件开始使用PEEK。行业报告指出PEEK已用于某些无人机旋翼桨叶的结构件。国内相关企业三祥新材、当升科技等也在推广航空级PEEK材料的应用。
目前局限性:
PEEK成本较高,熔融粘度也高,加工难度大(注塑、挤出成型需要特殊设备)。未来可能开发更易加工的PEEK改性材料或组合材料,同时拓展其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应用(热塑复合材料)。随着制造工艺成熟度提高和大规模应用,PEEK有望用于更多eVTOL高要求部件。

图片:杭州腾业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7.稀土永磁材料
(NdFeB磁体)
钕铁硼(NdFeB)永久磁体,属于稀土磁性材料,能量积高的烧结磁体。根据需要也可能采用钐钴(SmCo)等高温级磁体。
NdFeB磁体的能量积((BH)_max)可达30–50 MGOe(约240–400 kJ/m³),饱和磁感应强度可达1.3–1.45 T。常用磁体的居里温度约310–330℃,工作温度依等级可达150–200℃。密度约7.5 g/cm³。
应用场景:
NdFeB磁体是eVTOL电机的核心,用于转子产生强磁场以提高功率密度。由于eVTOL需要轻小的高转速电机,多采用稀土磁体增强磁场。导航传感器、声呐等系统中亦会用到小型强磁体。
应用案例:
全部航空电机绕组均采用铜线,但转子磁体均采用NdFeB材料以提高功率重量比。有研究估算,每辆eVTOL电机系统可能使用10 kg左右的NdFeB磁体。国内企业南都电源等已开发高性能电机磁体,并参与飞行汽车项目配套。
应用场景:
NdFeB材料成本高且依赖进口稀土资源(钕、镨等),温度稳定性相对较差(需选择耐高温等级或开发新合金)。未来趋势包括优化磁体结构(如高温烧结NdFeB、掺氧化物钕钐化处理)以提高耐温极限,以及发展低钕或钐钴替代方案。拓展耐高温和高抗退磁性能的新型永磁材料(如热压钕磁)有助于适应更苛刻的飞行条件。
8.铜及铜合金
电子纯铜及铜基合金(无氧铜、铍铜、铜镍合金等)。铜是电工电子的主要导体材料,也用于散热结构。
铜密度约8.96 g/cm³,电导率极高(约5.96×10⁷ S/m,相当于100% IACS),热导率约400 W/(m·K)。铜的拉伸强度视合金不同可在200–400 MPa范围,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铜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抗腐蚀性(常用C10100无氧铜)。
应用场景:
eVTOL中,铜主要用于电机和电力传输系统的绕组和线缆,以及电池母线和接插件。任何需要高导电性的部件(如高压母线、散热片、强化接地结构)均采用铜或铜合金。同时,铜基散热器(如水冷板)常用于电机、功率电子和电池冷却。
应用案例:
所有航空电机线圈目前均用铜导线。Volocopter等eVTOL电机采用特殊铜合金绕组以兼顾高导电率和耐高温性。上市公司西部材料等提供高纯度航空电解铜,华通线缆、宜安科技等生产耐热导体和母线。
目前局限性:
虽然铜导电性能好,但密度大(约为钢的1.1倍),高温下导电性下降。未来可能通过铜合金化或表面强化技术提升高温性能,同时探索碳纳米管或超导等新型导体替代方案。现阶段,高温超导虽导电性能优于铜,但需要复杂冷却。碳纳米管导线具有更低密度和更稳定的导电性能。短期内,铜仍是eVTOL电气系统的主流导体材料,但对新型低密导体的研究和产业化值得关注。

9.电池材料
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包括正极(镍钴锰酸锂 NMC、磷酸铁锂 LFP 等)、负极(石墨、硅基合金等)、电解液(有机溶剂+锂盐)和隔膜等。eVTOL普遍采用高比能量密度的航天级电池系统。
不同体系能量密度差异显著。NMC/石墨体系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00–250 Wh/kg,而LFP/石墨体系约160–180 Wh/kg。LFP电池热稳定性更高,其热失控温度可达约270℃,远高于NMC约210℃。此外,磷酸铁锂具有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裕度,而NMC等正极材料则侧重能量密度。
应用场景:
电池是eVTOL的关键能源模块。高能量密度电池组用于提供飞行所需的电力,同时考虑安全性和热管理,通常采用隔热防护设计。根据市场调查,飞行汽车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非常迫切。典型应用中,CATL、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供应航空级锂电池,部分产品已公布能量密度超过250 Wh/kg。
应用案例:
目前多家锂电企业已推出航空级电池产品。宁德时代推出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 Wh/kg,孚能科技和中创新航也在开发更安全的大容量电池包。飞行器制造商Joby、Lilium等均与电池厂商合作定制电池系统。研究机构NASA和SAE也发布了适用于eVTOL的电池安全标准和测试规范。
目前局限性:
液态锂电池安全隐患和能量密度瓶颈是主要挑战。eVTOL对电池的耐热、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旦热失控后果严重。未来趋势包括向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转型,以突破能量密度上限和提升安全性。固态电池(使用无机固态电解质)可实现更高能量密度(>400–500 Wh/kg)和热稳定性(热失控温度>300℃)。但制造工艺和成本仍待攻关。短期内,高性能NMC和LFP仍是主流选择,材料方面关注无钴高镍化合物、新型硅碳负极以及更可靠的电解质添加剂等方向。
10.导热与散热材料
热管理相关材料,高导热石墨材料、相变材料(PCM)、金属散热器(铜/铝合金)、导热膏/胶等。其中典型代表为柔性石墨导热片(如SIGRATHERM碳基导热板)、石墨烯复合材料等。
SIGRATHERM可膨胀石墨导热片的面内热导率高达400–500 W/(m·K),远超铝(约205 W/(m·K))和铜(约400 W/(m·K))。相变材料吸热潜热大,可在电池温升时吸收大量热量。导热凝胶/胶片热导率通常在5–20 W/(m·K)级别,主要用于界面填充。
应用场景:
eVTOL电机、电调及电池组在运行中产生大量热量,需高效散热系统。柔性石墨片常用于电池包内板和电子模块散热,可将热点热量沿平面迅速扩散。金属管道/散热器(如铝或铜合金加水冷却)用于电机和电池的主动冷却循环。相变材料可以嵌入电池包,在温度过高时吸收热量并相变延缓温升。
应用案例:
大型电池制造商(SGL Carbon、Graphene Square等)提供石墨导热片应用于新能源汽车,eVTOL电池同样可借鉴。SIGRATHERM可膨胀石墨导热片被用于电动汽车和航空电池热管理,面内导热率400–500 W/(m·K)。国内企业如派能科技、道康宁推出高导热硅胶/膏,用于电机定子与壳体之间。
目前局限性:
高导热材料需兼顾轻量化,而且要耐航天环境(振动、潮湿等)。石墨材料尽管导热高,但各向异性大、易脆,处理和集成难度高。未来趋势包括开发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散热结构,以及更轻质的金属基复合散热器(如铝基微通道)和相变复合材料。包括新一代热管理方案(如热管/蒸汽室)在eVTOL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以实现更高效的散热和温度控制。
未来趋势上,材料发展方向涵盖更高性能的纤维复合、新型轻质合金(如三代铝锂、超高强度钛合金)、先进电池体系(固态/半固态电池)以及智能热管理材料。随着eVTOL产业化推进,这些关键材料的产业链将迎来快速扩张,相关上市公司也将持续受益。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
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