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全国政协委员张萍近日呼吁,应加速低空经济与大众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普通人“买得起、玩得转”——这一观点直击行业痛点,也为西北地区低空经济破局指明方向。
全国低空经济热潮下的西北机遇
近年来,低空经济在全国掀起热潮:北京景区无人机送餐、上海成立低空频谱专委会、天津召开产业对接会……而西北地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与资源优势,正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甘肃省地广人稀、旅游资源密集,既有敦煌雅丹、刘家峡滑翔伞营地等低空经济标杆项目,又依托“东数西算”工程5万P算力规模,为低空经济提供算力支撑。
甘肃低空经济的“三重底气”
1. 产业基础扎实:全省拥有5家航空制造企业、10余家运营公司、5座A1类通用机场,低空承载游客近4万人,形成“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
2. 场景应用多元: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查,从应急救援到文旅体验,低空经济已渗透生产生活多领域。例如,定西低空经济产业园加速落地,临夏打造国际滑翔伞赛事IP。
3. 政策与基建赋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构建低空飞行服务网、培育航空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模式创新。
让“空中经济”触手可及
张萍强调,低空经济需突破“高端化”局限,通过技术普惠与成本优化,让更多人享受飞行乐趣。例如,敦煌景区直升机观光已实现常态化,未来可探索无人机“空中出租车”、低空短途运输等亲民服务。
从“飞入景区”到“飞入生活”
西北低空经济正从“空中观光”迈向“大众消费”。随着政策松绑、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低空飞行或将成为西北文旅、物流乃至城市管理的新常态,真正实现“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声明:内容AI创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