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随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正式步入发展快车道。低空经济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正在催生全新的交通方式和商业模式。其中,城市“空中的士”作为低空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备受关注。然而,尽管部分地区已推出低空载客运输航线,普通市民距离像打车一样“打飞的”仍有一段距离。那么,城市“空中的士”离我们还有多远?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指出,航空器的可靠性是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消除公众对新型交通工具的信任壁垒。
目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研发和适航认证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仍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低空交通网络的构建不仅需要地面基础设施(如起降平台、充电站、维修站等),还需要解决低空空域管理、飞行规则制定等问题。
周斌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快布局通用航空机场和起降平台,同时推动低空空域开放,为低空飞行器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保障。
当前,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周斌认为,降低运营成本是关键。
随着eVTOL的规模化生产,飞行器的制造成本有望下降,而电力驱动的低运营成本也为“打飞的”提供了价格优势。未来,“打飞的”可能达到与地面专车服务相当的价格水平。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和区域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在应急响应、海岛救援等领域先行先试,而内陆地区则侧重于农业植保等应用场景。
周斌建议,地方政府应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商业化运营,同时推动区域间的经验共享与合作。
空天信息技术在导航、通信、探测与感知等领域为低空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高精度导航系统保障飞行安全,卫星互联网满足通信需求,遥感技术助力环境感知。
然而,通信层面的技术难题仍需突破,特别是对非合作式飞行器的监测与控制问题。
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拥有亿航智能、广汽集团等头部企业,同时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具备竞争力。
周斌建议,广州应加快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示范项目,通过规模化应用场景和完善的商业运营模式,抢占低空经济赛道的先发优势。
低空经济的元年已经开启,城市“空中的士”的梦想正在逐步照进现实。尽管面临技术、基础设施、商业化运营等多重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区域协同的推进,“打飞的”成为日常出行选择的日子或许并不遥远。未来,低空经济不仅将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还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闽ICP备19023082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