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
导读: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场景经济。技术是骨架,而场景是血肉,只有当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催生出真正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
2025年的今天,低空经济无疑是产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自2024年起,它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从行业构想跃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大研究机构纷纷给出了惊人的市场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5万亿元。
资本闻风而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工业无人机等“明星”航空器吸引了无数目光。然而,当我们拨开技术的炫目光环,深入产业的底层逻辑,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支撑这个万亿级产业腾飞的真正引擎是什么?
答案并非仅仅是更先进的飞行器或更智能的调度系统。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场景经济。技术是骨架,而场景是血肉,只有当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催生出真正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本文将从政策与产业研究的视角,系统阐述为何“场景为王”是理解和把握低空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
一、解构低空经济:从“会飞的机器”到“会生产的场景”
要理解场景的重要性,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低空经济的内涵。
低空经济并非简单等同于无人机或eVTOL制造。根据普遍定义,它是一种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1000米以下(未来逐步安全有序开放至6000米)的低空空域内开展的各类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空域管理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这一定义揭示了两个关键点:
1、核心是“飞行活动”:经济价值的产生源于飞行本身,而非飞行器的静态存在。例如,一台eVTOL若仅停留在试验场,其价值便无法释放;只有通过常态化飞行(如载人通勤、物流运输),才能形成商业闭环。
2、形态是“综合性”:低空经济覆盖“制造-飞行-服务-保障”全链条。以物流场景为例,其背后涉及无人机研发、航线规划、空域审批、地面起降点建设等环节,单一环节的突破无法支撑产业整体发展。
这就意味着,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极长,如果仅仅停留在“造飞机”的层面,产业将陷入“有产品、无市场”的困境。一架先进的eVTOL,若没有明确的商业航线和乘客需求,它就只是一件昂贵的展品;一套完善的空管系统,若没有常态化的飞行活动,它就是沉没的基建成本。因此,产业的逻辑必须从“物”转向“事”——从关注飞行器本身,转向关注其在具体场景中能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
二、场景为王:低空经济价值实现的四大路径
技术与场景的融合,是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落地的核心驱动力。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在低空经济中扮演四大关键角色:
1、生产作业场景:重塑传统行业的成本与效率
这是低空经济商业化最成熟的领域,通过无人机等航空器对传统高成本、高风险环节进行颠覆式改造:
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比人工作业高50倍以上,每亩成本从30-40元降至9-14元,农药用量减少50%。
能源巡检:无人机替代人工攀爬特高压线路,巡检效率提升60%,同时规避了高空作业风险。类似场景还覆盖桥梁检测、油气管道巡查等。
2、物流配送场景:突破时空限制的“空中快递”
地面交通拥堵催生了低空物流的爆发式增长:
城市短途配送:深圳已开通多条无人机航线,3公里配送时间压缩至15分钟,美团、顺丰等企业实现日均数千单的稳定运营。
偏远地区覆盖:中国邮政在川藏线使用无人机运输,单公里成本降至传统方式的1/3,年省上亿元人力成本。
3、公共服务场景:守护生命与城市运行的“空中卫士”
低空经济的最大社会价值体现在紧急救援与城市治理中:
医疗急救:深圳通过无人机将急救物资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山区救援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
灾害响应:四川泸定地震中,无人机快速构建应急通信网络,为救援指挥提供关键支持。
4、载人交通与文旅场景:开启三维出行的全新体验
载人飞行虽处早期,但已展现出颠覆性潜力:
低空旅游:三亚直升机观光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北京八达岭景区节假日游客量同比增长300%。
城市空中交通(UAM):亿航、峰飞等企业的eVTOL获适航认证,未来5-10年或将实现城市核心区“空中出租车”通勤。
三、双轮驱动:政策与市场如何协同“解锁”万千场景?
低空经济的爆发,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深度协同:
政策角色:筑路者与催化剂
顶层设计:2024年国家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战略高度。
空域改革:中央空管委推进低空空域分类管理,深圳、安徽等地试点开放120米以下空域,适航认证流程缩短至12个月。
试点示范:上海临港、安徽芜湖等地打造无人机物流枢纽,形成可复制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市场角色:试金石与发动机
需求验证:物流企业通过无人机配送验证商业模型,顺丰丰翼科技累计飞行超80万架次,单月营收突破亿元。
技术迭代:eVTOL企业根据载人场景需求优化电池续航,亿航EH216-S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较2023年增长40%。
结语:场景的想象力决定产业的天花板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技术与场景的“双向奔赴”。当无人机在农田上空播种、eVTOL在楼宇间穿梭、医疗物资通过空中通道抵达山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场景创新释放的生产力。
未来十年,低空经济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飞行器性能,而是转向场景的深度挖掘与生态构建。谁能率先找到“刚需、高频、高价值”的应用场景,谁就能在这片万亿蓝海中占据先机。毕竟,天空的每一寸空域,都值得被赋予价值。
注: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低空经济发展受政策、技术、安全等多因素影响,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厦门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AAC无人机人力资源网。训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亭北路软件园三期A区 闽ICP备19023082号
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3379号